地砖应该怎样铺设?
先看看网上流传的也是常见的工艺:
↑图片中师傅在砖的背面抹膏状砂浆,垫层是大号比例的砂浆槽灰。
↑抹完膏状砂浆后压在垫层上用橡胶锤砸实,用长水平尺校平。
↑师傅在仔细看水平尺水珠显示的水平位置。
↑这个师傅的水平尺够长,活算干得漂亮、干净的。
这里就有两个问题
1.水平尺太长,运输便携性较差;
2.以上铺砖工艺没有进行预铺、筛选、调整、归类,每片砖都是一次性铺设完成的,容易造成砖缝大小不一、色差对比明显、铺贴平整度等弊端!
以下是入行20年的老师傅教铺砖
一.工具准备
一般我用的是精准的激光水平仪和标高(标高是自己制作的):
水平仪上面的刻度和仪器的水平出门高度一致。激光线始终在刻度上,移动标高就可以轻松准确的修正瓷砖四个角的水平度(对于整体铺贴平整度效果至关重要),而且携带方便。
二、撂地
第一块地砖的铺设很关键,行话叫“撂地”。
撂地准确后仪器放在一个砖角上不动,移动标高就可以铺设其他砖了。其整屋水平准确率在1毫米左右,比长水平尺精确百倍!
三、预铺
上面的几位师傅没有预铺,每一片砖都是一次性定位完成。主要使用插签(上图蓝色物体)来留缝,减少砖缝大小不一、错缝不通顺的情况。种铺法垫层料比一般大于1:4(水泥:沙子),膏状砂浆比一般1:1,也有用完全水泥素灰膏的,(将来可能普及瓷砖胶)。
不做预铺虽然省时省力,但从工艺上看,水平尺会造成整体地面爬高或滑坡,灰膏和垫层只是一层吻合,如果湿度和敲击的次数掌握不好,灰膏和垫层结合面就不能完全吻合产生空鼓。又因垫层和灰膏凝结期间产生的应力不一直,会产生错层,时间长了也会空鼓。(例如用425浇筑的房梁和柱子外面又抹一层325的水泥砂浆会经常见到砂浆和梁柱脱离一个道理。)
预铺就是按地面的短面向长方向活铺设3到4行。这样在铺设过程中砖的弯曲度、大小、不规方等情况都表现出来了,便于调整使地面完全理顺平复。
根据自己的手法快慢,掌握预铺的行数。否则第一块砖下面的垫层槽灰(水泥和沙子的比例一般在1:6左右)会上强度,增加下一步泼浆(水泥素灰浆比例一般在一桶水放2锹灰)定型工序;
揭开预铺好的地砖,记住每块砖的位置和方向;
在垫层上泼上素灰浆,注意不要把垫层浇出坑,否则容易出现不接触砖造成空鼓;
用设计好尺寸的耙子均匀的耙过泼浆的垫层,然后把揭起来的砖按原位置放入,夯实定型,此处注意别忘了用标高。
优点:灰浆和垫层湿透成一体、凝结应力一致。耙子开的槽会放走砖和垫层中间产生的隔离空气,使砖二次与垫层完全吻合,避免空鼓。又因有上下左右砖的定位,避免了粘贴不准的现象。
缺点:费时费力